戰疫情微宣講

【字體:      】  打印
關于防疫情的小知識
發布時間:2020-04-15 15:37瀏覽次數:

 每個人主動學習防疫知識,堅持科學生活習慣,每天清掃庭院居室,保障空氣流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防疫情小知識,關于防疫情的小知識。

  一、什么是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病毒,因該病毒形態在電鏡下觀察類似王冠而得名。冠狀病毒僅感染脊椎動物,可引起人和動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經系統疾病。

  除本次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外,已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還有6種。其中四種在人群中較為常見,致病性較低,一般僅引起類似普通感冒的輕微呼吸道癥狀:另外兩種是我們熟知的SARS冠狀病毒和MERS中東綜合征冠狀病毒。

  但這次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有很大不同。和人一樣,不同病毒之間雖然是近親,但性情、態度、處事都有很大不同,新型冠狀病毒雖然是SARS近親,但還沒有表現出SARS非典那么可怕的特性,因此,不必為此感到恐慌。

  二、本次感染的患者臨床表現有哪些?

  首先這個病感染的前提是有流行病學史:患者2周內去過武漢或湖北等地區,這點很重要,比如如果只在玉田本地居住,即使得了肺炎,也不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點請大家放心。

  此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乏力、干咳等癥狀為主,并逐漸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表現為急性呼吸道窘迫綜合征、膿毒性休克。但多數患者為中度或輕度,預后良好,只有少數有體質不好、基礎疾病、免疫力低的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三、什么是密切接觸者?

  與發病病例(疑似和確診病例)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者均屬于密切接觸者:

  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人員:

  診療、護理、探視病例時未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護人員:

  與病例同乘坐一輛交通工具并有近距離接觸人員:

  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后經評估認為符合條件的人員。

  四、為什么要對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14天?

  阻斷傳染病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隔離。目前對密切接觸患者采取較為嚴格的醫學觀察等預防性公共衛生措施十分必要,這是一種對公眾健康安全負責任的態度,也是國際社會通行的做法。

  參考其他冠狀病毒所致疾病潛伏期、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病例相關信息和當前防控實際,將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期定為14天,并對密切接觸者進行居家醫學觀察。

  五、如果接到疾控部門通知,你是一個密切接觸者,該怎么辦?

  按照要求,對密切接觸者采取集中隔離或居家醫學觀察,醫學觀察期限與病例發生無有效防護的接觸后14天;如果是居家醫學觀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隨便外出,做好自我身體狀況觀察,定期接受電話或上門隨訪,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等異常臨床表現,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在其指導下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等。

  六、近期去過武漢,回到居住地后要注意什么?如出現臨床癥狀,是否要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相關檢查?

  回到居住地后,可在兩周內注意加強身體防護,關注自身身體狀態。

  如果出現發熱(腋下體溫≥37.3℃)、咳嗽、氣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早期臨床癥狀,請及時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

  七、如何預防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

  目前正處于冬春季傳染病高發季,大家要增強衛生健康意識,加強鍛煉,規律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到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眾場合和人多集中地方,必要時可佩帶口罩。外出回家后,手的清潔非常重要,及時洗手、洗鼻。如有發熱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癥狀,特別是持續發熱不退,及時到醫院就診。

  八、怎樣戴口罩?

  戴口罩是阻斷呼吸道分泌物傳播的有效手段。選擇醫用外科口罩能很好地預防呼吸道疾病。一次性醫用口罩佩戴時,要將嘴、鼻、下頜完全包住,然后壓緊鼻夾,使口罩與面部完全貼合。戴口罩前應洗手,定期更換、不可戴反,更不能兩面輪流戴。

  九、怎么洗手?

  在餐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觸垃圾、撫摸動物后,要記得洗手。洗手時,要注意用流動的水和使用肥皂(皂液)洗手,揉搓的時間不少于15秒。

  十、如果出現臨床表現,是否意味著自己被感染了?什么情況下需要就醫?

  如果出現發熱、乏力、干咳表現,并不意味著已經被感染了。但如果出現發熱(腋下體溫≥37.3℃)、咳嗽、氣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且有武漢旅行居住史,或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的發熱伴呼吸道癥狀的患者,或出現小范圍聚集性發病,應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

  以上就是關于防疫情小知識,關于防疫情的小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哦。


2019亚洲αⅴ无码天堂_免费不卡无码国产视频_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_国产尤物在线观看无码不卡